人过留名,雁过留声。不少功成名就的人士,不管是为官从政,还是学术从艺、亦或者创业从商,想把一生遭际抉择与对人世体察入微的思考作为家族精神财富传承下去,让后世子孙从中获得借鉴与智慧,“为其长久计也”,以期确保家族基业长青。
这是我印象较深刻的作品之一。传主逝世一周年时,我们被其第三代邀请到了他们的老家,见到了传主的子女及子孙一家十几口人。在我们采访撰写的那么多传主家庭里,只有他们家没有分家,共同生活在一起。在国家走向“先富带后富,共同富裕”的第二个百年征程,而在他们家,正是这种追求的体现,“我们家吃的是大锅饭,共产主义制度”。
传主是一位平凡而伟大的农村女性,采访中,我们一起回忆了这位中国底层农妇含辛茹苦照料一家老小的日常温馨生活,也深度了解了其子女在母亲带着中国传统文化意识的爱、隐忍、奉献、远见与智慧的感染激励下,如何从一穷二白的打工谋生,到创办家族企业的波澜壮阔的发家史。

关于为什么要写这部家族回忆录,传主的长子,这个家族的创一代在采访结束时说:“我觉得这次行动的意义是很重大的,很深远,深远到什么时候?期望是深远到几代人。一是他们能够记住,能够不断地向好,从思想层面,物质层面——这是个愿望。二是对祖辈们,尤其对我的妈和对我们的家人是一个交代。历史选择我作为我这一辈的老大,就应该给我母亲、我父亲、我阿婆、祖辈们一个好的交代。要记住他们养育我们,记住他们给予我们的思想精神力量。好的家风传承,是让我们作为能过好现在生活的一个重要基础。不仅是我要记住,这个家里的人都要记住,深深地记住。而且这本书以后不管谁翻到——将来我们出了这本书以后,因为历史容易被忘记,有了这个书就不会忘记了——它真实地记录了点点滴滴。但是一定是不完整的,我们只能尽可能的完整。
从生命这个角度讲,我们对得住他们!否则没有记住,我们就是没有良心。原本从何而来?来了之后做了什么?有了这些东西,历史证明了我们做了一些靠谱的事情,把他们过去丢过的脸找回来了,不堪的东西找回来了!找回来能够延续多久?就是现在参与采访的这些人起关键作用。因为这些人,是离我们父亲母亲他们一代最近的人,是真正意义上的参与者、建设者,是真真切切感受到了我们的幸福。不管容易还是不容易,起码到现在感受到的是满满的幸福,满满的温暖——上一代人给我们的温暖,她对我们的包容、关心这些东西。
他们想什么?他们就想家人过得更幸福,家人更和谐,更有能力继续向前。如果说我们这一代人对写这些东西,我们停留在只是写写而已,那就是出本书而已。我们要在里面不断理解,去学习领会。如果不去翻阅它,不去还原真正的历史,那这个书的意义是不会很大的。所以我想出这本书,就当成我们家的一个宝贝,就是一个引擎!车子再豪华,它也需要一个好的发动机。要用这些思想精神——家风也好,家族文化也好,推动后人,推动我们这个家族生生不息,勇往向前!我们今天的富有,不代表明天的富有,解决了这一代暂时的富有,不等于下一代也解决了!论起精神财富、修养,应该包括很多方面,不仅止于我们今天说的善良。但是有一个不变的是奉献——不仅止于勤奋,不仅止于用我们的知识!社会是发展的,所以全方位要把这本书用来推动未来!
通过一个时期,打造出一个贵族——精神是丰满的,物质是丰富的!始终展现出来的、给家族带来的是真善美,给社会给民族国家带来的是真善美!如果真正的能够实现,我们今天做的事情,就太大了!如果不能实现,我们也不要背叛祖宗,依然要把他们好的东西坚守住,不管社会怎么变,不管历史车轮怎么走,不管外面物欲横流,不讲究诚信,不讲究善良,不讲究奉献,我们不变!变就意味着背叛!要充满信念,就要往这个方向去走!怎么走?从思想上简单理解这就是方向,这就是旗帜!一代一代薪火相传,不断去总结,去延伸,去挖掘。与时俱进,可持续长期发展!”
这次采访,为了配合传主家族成员时间,我们团队把采访安排在下午和晚上,期间,连续几天都是采访到十一、十二点,甚至有一晚还到了凌晨三点左右,话题涉及面广泛且具有深度。其家族第三代长孙也表示:写这本书的目的,第一是为了回忆我们的祖母,第二是为了记录我们不能遗忘的家族的历史,第三个最重要的就是我们要传承。
采访中,传主家族每个人的个性都不同,文化品位和情趣也相异。素材来源复杂多样,口述时亦是千头万绪的,需要我们通过专业的采访、引导、收集、梳理汇总,完成素材收集工作。编撰创作过程中 ,对执笔作者的知识结构、人生体悟与艺术感悟、文学修养也要求颇高。
作为撰写出版机构,我们的心愿是“著书立言,以启时人”,让每一位中老年人都有人生回忆录,让每个中国家庭都有传承血脉的家族史,薪火相传,为中华文化传播助力。